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慈善之城”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29

慈展会上,特殊儿童的画作大受欢迎

慈展会上,眼科医生替老人们进行义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很多人在深圳经常看到、听到的一句话。深圳,就是这样一座神奇的城市,她讲物质,讲金钱,讲效率;另一方面,她又是如此温情脉脉,遍布全城的义工,随处可见的移动捐血车,层出不穷的公益慈善组织,闻名全国的关爱行动、慈展会……让公益慈善成为深圳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2008年9月,深圳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慈善日。其实,对很多把公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慈善日。

速度,是大多数人提起深圳就会想到的关键词。是的,这座年轻的城市,至今仍在延续经济发展的奇迹。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492.60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个和1.5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地市第一。

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的“爱心指数”也在不断“提速”。2008年9月,深圳出台《关于加快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将每年11月确定为深圳社会慈善捐赠活动月,11月1日为“深圳慈善日”,让“人人慈善,人人公益”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市民的心中。深圳注册的志愿者总人数达到135万人,深圳公益慈善事业年均捐赠额超过20亿元,无偿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多器官捐献数量多年位居国内前列……深圳正在用一个个响亮的数字,展现着一个“慈善之城”最美的面貌。

他在轮椅上撑起一个残疾人的就业王国

“20年前,我走在深圳街头想借个火,大家都躲开,当我是个乞丐,现在很多人看到残疾人,会主动问一句,你会不会做软件呀?”深圳市残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郑卫宁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郑卫宁,用简单一句话,总结了自己20年的努力。

一出生就遗传了血友病的郑卫宁,13岁之前,都只能坐地爬行。后来因为一段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他的双腿开始萎缩,最后残疾。母亲为了让他安全输上含有凝血因子的新鲜血浆,带着他来到深圳。在这座城市里,郑卫宁不仅“活”了下来,更是让更多同为残疾的朋友“活”出了尊严和精彩。

1997年春天,郑卫宁与4名残疾朋友成立了“残友”,借着互联网的“翅膀”,将一家网页制作公司发展成了一个世界级的残疾人高科技就业平台,5000多名残疾人在公司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2009年,因为身体状况恶化,郑卫宁开始寻找一个在自己倒下后,不会波及到公司员工就业的办法——“裸捐”成立基金会。郑卫宁将自己在残友90%的个人股份和各分公司51%的个人股份,以及残友和他个人的商标品牌价值,全部捐献给了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让基金会控股企业,实现企业收益通过基金会决策,为残疾人员工提供生活及长期服务和保障。

作为郑卫宁公益梦的延续,郑卫宁慈善基金会几乎不接受社会捐赠,而是将残友的利润分成两块使用,一块继续拨回给企业做持续发展,另一块用于保障公司员工8小时工作之外的免费吃、住、洗衣、心理辅导、出行等等社会服务,实现一个内部循环。

为每一个残疾人创造有价值、有尊严的生活,是郑卫宁一直坚持的梦想,而这个梦想从深圳蔓延至了全国各地。一家残友,只能解决5000多个残疾人的岗位问题,那全国各地还有那么多残疾人,该怎么办呢?2015年,郑卫宁慈善基金会联动社会各界爱心资源,发起“百城万人”残疾人远程批量就业公益项目。第一步就是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残疾人淘宝云客服”项目合作,淘宝网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在线咨询、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公益岗位,而基金会负责在全国各地组织筛选适合的残疾朋友,进行集中技能培训。截止到2016年12月,“百城万人”项目已在广东、广西、四川等20多个省、自治区,近100个城市全面展开,5500多人获得上岗机会,每月收入从1000多元到五六千元不等。

郑卫宁和他的残友集团、郑卫宁慈善基金会,都是深圳慈善文化的一个温暖缩影。

随手做公益

是深圳人最潮的生活方式

今年8月29日,一项叫做“小朋友”画廊的线上画廊H5公益活动成为了最美的刷屏信息,36幅美丽的画作分别出自25位作者,其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37岁,均为精神智力障碍人士。只要“花费”1元钱,就能下载这些画作作为自己的手机屏保,一时间,爱心的相互传染,让参与人数及募款金额飞速上升。

在这个公益项目的背后,就有深圳著名企业腾讯的身影。“小朋友”画廊项目是由腾讯公益和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BC)联合推出,公众通过在线支付购买电子画作的费用将全部以捐赠形式通过腾讯公益平台直接进入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对公账户,帮助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在深圳,“善商因子”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2007年6月,腾讯倡导并发起了中国互联网第一家在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十年来,已累计获得捐款18.9亿元,参与捐款人次1.1亿,参与QQ和微信捐步已达2.9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众慈善筹款平台。

2008年前,深圳市慈善捐赠的主体90%以上来自于企业和相关机构,而2008年后普通市民的捐赠占据了半壁江山。参与慈善,奉献爱心不再是少数人或少数慈善组织的专利和责任,从拾荒者到企业家,从创一代到善二代,从来深建设者到普通深圳市民,都成为公益慈善的主角。

深圳的过街路口,站着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商业闹市,停着流动义务献血车;居民社区,活跃着佩戴“绿翅膀”胸牌的职业社工。由政府或民间提出的“人人公益”“全民慈善”“慈善一元捐”“我生日、我慈善”“有时间,做义工”等慈善理念、倡议,得到全社会广泛支持与践行。这座城市涌现出了一批享誉全国的爱心人物:“爱心大使”丛飞、“苍生大医”郭春园、“爱心模范” 李亚威等等,而郑卫宁和他的创业伙伴刘勇,还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心怀慈善梦,成为深圳人时尚的观念,随手做公益,成为深圳人最潮的生活方式。

深圳“爱心GDP”呈现跨越式发展

1989年青少年服务热线电话在深圳团市委权益部办公室正式开通,标志着首批19名义工组成中国内地第一支义工队伍;1999年深圳市民向春梅捐献眼角膜,成为中国首例眼角膜捐献志愿者;2007年深圳率先设立国内首个地方慈善榜单——深圳慈善捐赠榜,以表彰慈善先锋,树立慈善榜样……随着深圳的成长,不仅经济社会发展成绩举世瞩目,“城市爱心GDP”也呈现着跨越式发展。

从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到《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赠条例》,从《深圳经济特区捐赠公益事业管理条例》到《关于加快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再到被民政部授权开展基金会登记管理试点,深圳慈善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成熟完善。

2011年,著名的壹基金正式落户深圳,成功转型为公募基金。这种由民间力量发起,并通过无主管登记注册成立的公募基金会,成为中国慈善事业新的里程碑。问及为什么壹基金选择深圳?李连杰当时答道,因为这里高效开明的慈善政策。这座城市2008年开始探索的三类社会组织无主管登记,让壹基金自成立以来就渴望拥有合法公募“身份证”的梦想终于实现。

2012年,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作为一项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年度慈善盛会永久落户深圳。展示会以“发展·融合·透明”为理念,旨在通过创新公益资源交流方式和展示优秀公益慈善项目,为我国的公益慈善组织、基金会和企业开展合作、展示形象提供舞台,为社会大众了解公益行业、参与公益活动建立平台。

据统计,过去七年我市社会募集扶贫济困捐赠款物约12.25亿元,直接帮扶419个贫困村3万户共11万名贫困人口;在去年中国慈善联合会公布的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上,深圳的“慈善经济贡献”指数居于榜首,“慈善文化指数”居全国第二;截至今年,广东省认定的慈善组织有109家,深圳独占83家,占全广东的76%。将慈善公益的因子融入血液,“慈善之城”的美誉深圳当之无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