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精神陪伴
来源: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发布时间:2017-08-18
“在这十五年里,我感谢我的爷爷奶奶,是他们教我学会了为人处事,但是我的爸妈在(这)些年里没有一天是他们照顾我一天过,但我不恨他们,因为他们有很大的负担。但是,我希望我父亲改改脾气,不要那么火爆,每一个人都有一颗自己的心,人心隔肚皮,我不知道他们的心事(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要逼得子女自杀……”
2017年1月27日,除夕夜,一位云南镇雄县15岁的留守少年,没有家人团聚的快乐,在喝下农药自杀后,留下了上面的遗书。
“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自杀,年龄最大的哥哥才13岁,最小的妹妹只有5岁。不得而知,到底是怎样的绝望,让哥哥在遗书中感慨“该走了”。
与身体留守比起来,精神留守更可怕。两份遗书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绝望。孤独,深深地刻在他们心上。
音乐支教:让他们的孤单少一点
一直以来,全国公益界都在努力探索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更应该关注如何从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关爱,如何建立完善的、长效的帮扶救助机制。
张成信是首批前往贵州毕节关爱空间提供快乐陪伴的志愿者之一。从2015年8月3日开始,张成信用了半年的时间,不仅让很多孩子学会了吹竖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久违的快乐。
基本毫无音乐基础的孩子们,接受速度超快,可以由此建立自信心和满足感
自信,是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的特质
“孩子们最缺乏的是父母的陪伴,我们教孩子们竖笛,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一种乐器的快乐,并且把这种快乐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 张成信说,通过音乐支教,希望孩子们学会感受快乐的能力。
后来,志愿者们组建了一支特别的义工队,队员都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小义工们帮忙捡村里的垃圾,为其他孩子提供功课上的帮助,为孤寡老人吹笛子。从中,他们不仅懂得了付出,也学会了如何去爱其他人。
小小义工,村庄的“美容师”
关爱空间:致力于填充孩子们的内心
经过深圳募师支教志愿者两年的实地走访和筹划,2015年8月,首家关爱空间在毕节市大方县兴隆乡落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艺术课程、体育活动等,促进留守儿童与家人的交流、与同伴的互动和学习。
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关爱空间工作进展顺利。目前空间配备图书、竖笛、亲情视频聊天电脑设备、墙视、乒乓球台等,已基本涵盖视听音乐运动的空间功能;2015年至2016年深圳共派出八名志愿者到达空间开展志愿服务,主要开展的活动有竖笛教学、手语舞蹈教学、少年儿童绘画等;目前已经完成兴隆乡菱角村竖笛乐团的组建及教学工作。
爱心接力:
如果您愿意,可通过如下捐赠方式献上自己的爱心:
账户: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账号: 7559 1734 0410 202
开户行:招商银行深圳上步支行(请务必在备注栏里写明“留守儿童精神陪伴”)